提到编程,你一定会联想到坐在电脑前奋力敲击键盘编写代码的程序员,在很多家长的印象中,程序员的工作要求比较高,难度系数也比较大,因此也会习惯性地认为编程很难学。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那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编程认知的误区,你中招了几个吧!
首先我们要明确,让孩子从小学编程究竟是在学些什么?孩子学习编程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出类拔萃的码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提升孩子发现、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当程序员为什么要学编程?
在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时,深层次原因是家长没有真正明白少儿编程与成人编程之间的区别。
其实,少儿编程教育与成人职业IT教育的重点不同,绝不是单纯地以学会运用编程语言,开发程序为目的,而是教孩子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思维层面的变化。
学习编程能让孩子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转化为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并通过设置合理顺序的指令让计算机根据指令一步步工作,从而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能够培养孩子形成高效缜密的逻辑性思考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编程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够提升研究和创造、创新力,更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自律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今天让孩子学习编程,并不是为了成为程序员或为从事计算机行业做准备,更多的是学习编程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编程很难,孩子学得会吗?
许多家长可能觉得编程很难,在他们的认知中编程就是在键盘上敲出一组组枯燥、难懂的代码。
其实,少儿编程与家长理解的编程不同,少儿编程从一开始并不是学敲写英文代码,开发程序这类的知识,而是从图形化编程开始。
比如,低年龄层的孩子从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始学习。孩子不需要会英文、敲写代码,只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通过拖拽积木模块等简单操作,就可以进行编程,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孩子学习难度。
当孩子对编程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后,才会进行系统化学习,此时可以开始尝试学习代码编程语言,如Python和C++。
孩子多大学习编程比较合适?
一般情况下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接触图形化编程软件,用鼠标简单拖拉指令模块就能编程,降低学习的门槛,提升孩子学习编程的兴趣。
孩子越早接触编程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越有帮助,有调查报告显示,12岁之前岁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抓住孩子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少儿编程来培养逻辑思维,为孩子学习不费力、将来好成绩奠定基础。
学好编程能带给孩子什么?
一些家长认为少儿编程只是一门兴趣课,学不学对孩子未来升学也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经常关注少儿编程教育方面消息的家长会发现:名校招生比较偏向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其中以计算机编程为核心。孩子在学习编程后,可以尝试参加信息学奥赛等竞赛。
信息学奥赛作为五大学科竞赛中的一项比赛,含金量较非常高,拿到名次对孩子升学影响很大。信息学奥赛按竞赛阶段可以分为省级联赛(NOIP),全国竞赛(NOI)和国际竞赛(IOI)。
学好编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升成绩,还能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到一流名校。我国36所名牌大学推出的“强基计划”,招生对象主要为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赛获奖者(目前信息学均为银牌及以上),在信息学奥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就可以报考。
跨过编程认知误区,你会发现少儿编程原来这样有趣呀!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学习编程,小编告诉你学就对了!
(声明:除人人编程教育原创文章外,本公众号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后台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